項目管理知多少?(項目管理vuca)
同為項目經(jīng)理,為什么有些人可以快速晉升成為職場的20%,而有些人卻只能蹉跎歲月?
其實最大的差別就在于思維方式和做事方法,今天就用10個問題,來測測你的思維和能力是否陷入了成長的誤區(qū)。
01
▍你是任務接受者,還是任務把控者?
《高效的秘密》一書中講到一個研究結論,說是:人在主動選擇做某件事時,做事會更有激情,也更可能成功過,如果僅僅認為是任務,做事就會非常敷衍。
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卻很少有人會有意識地去調控自己的這種狀態(tài)。
比如說,職場中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事情是領導安排的,我只要做完就行了。但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會認為,這個事情是我工作范圍內的,是我應該承擔的,而且把它做好能鍛煉我的能力,所以我選擇把它做好。事實證明也只有后者能在職場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02
▍遇到問題,你的關注點是找借口還是找解決方案?
在評價員工時,你怎么判斷一個人是否可靠?無非就是遇到問題時看他的態(tài)度,他是忙著甩鍋還是忙著想解決方案。
毋庸置疑,我們認為后者更可靠,找?guī)褪忠矔疫@類的人。
03
▍做事你是懂邏輯,還是不求甚解?
如果原本是同一位置上的兩個人,也都能解決當前遇到的問題,那么,你怎么判斷這兩個人后續(xù)的發(fā)展?其實看的就是兩人做事的方式。
懂邏輯的人知道這件事為什么這么做?優(yōu)缺點是什么?而不求甚解的人只知道這個方法能解決當前的問題。
隨著時間線的拉長你就會發(fā)現(xiàn),前者能舉一反三,解決同類的所有問題,而后者每次都要重新研究。所以,花了同樣的時間,第一類人會成長的快速的多。
04
▍做項目,你是做好計劃有條不紊的安排跟進?還是勾勒大概過程中不斷匆忙救火?
很多人并沒有看到計劃的作用,往往會因為事情很急,就簡單做一個計劃,匆忙開始,以至于項目中會出現(xiàn)各種預料之外的事,項目經(jīng)理不得不一直救火。團隊成員的進度也會不停打斷,這會使項目經(jīng)理非常痛苦。
要想杜絕這種現(xiàn)象,你就必須在項目開始前做好詳細的計劃,關于職責安排、資源分配、風險管理、預算管理、變更管理等等事項,前面做得越全,過程中就越順利,磨刀不費砍柴功。
05
▍面對客戶,你是想完成任務還是想和他一起實現(xiàn)項目價值?
很多人做事只是為了完成手中的工作,但卻忘了這個工作是為什么而做。
所以,大部分職場人面對客戶提需求時,總是想著怎么敷衍過去?怎么以簡單的方式快速交付?而不是和客戶一起做出對方滿意的產(chǎn)品。
對于短期利益來看,可能真的會使我們工作更輕松,但是長期來看肯定是得不償失的,畢竟客戶的不滿會導致后續(xù)的合作機會變少,不管是對個人還是對公司,都會丟失更多資源。
06
▍面對團隊成員,你是只安排他們做事還是也會考慮他們的發(fā)展?
人是一種很復雜的生物,特別是這個大家脫離生存困難的時代,你想要大家愿意跟著你好好干活,僅僅是工資是不夠的。
更多要考慮的是每個人對于自己之后發(fā)展的定義,你想要的和他想要的結合在一起才能使工作做的更好,畢竟不同方向的拉扯,和同一方向的進攻,到達目的地的速度肯定是不同的。
07
▍溝通中你是想快速講完,還是力求達到目的?
開會時我們經(jīng)??吹竭@種現(xiàn)象,一個人把事情講完了,會議就結束了,沒有溝通想法,沒有討論方案,他的任務好像就是為了把這個事說出來,好像說出來大家就去執(zhí)行了。
但是真實情況會是這樣嗎?往往不是,后續(xù)事情不但會很難推動,進行中可能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所以,溝通事情前一定要想好自己的目的,需要誰的協(xié)助;溝通中要有意的引導推進目的的達成;溝通后讓大家清楚個人需要行動的內容。
08
▍開始前你是充分思考風險,還是心存僥幸任由它來去?
如果你熟悉墨菲定律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總是時不時地應驗他老人家的預言,特別是當你最不希望這件事發(fā)生的時候。
根據(jù)墨菲定律,“任何可能發(fā)生的事,終將發(fā)生”,因此,與其在問題發(fā)生后追悔莫及,不如為所有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做好準備。
09
▍面對爭執(zhí),你是選擇怨懟還是選擇共情找到共贏方法?
面對爭執(zhí)時,我們覺得哪些人比較厲害?肯定是遇到事情沉著冷靜,迅速找到問題突破點,進而解決問題的人。
那么他們怎么做到的?首先肯定是控制情緒,因為有情緒的時候我們肯定是沒有辦法冷靜思考的,更勿論想出解決方案了。
再者就是共情,我們只有站在對方位置上,理解對方為什么這樣想,才能求同存異,找到問題的突破點。(曾寫過理性溝通的相關方法,需要的可參考
《項目經(jīng)理怎么做到在溝通時把控全局反駁有力?》)
10
▍項目完成,你是覺得萬事大吉還是復盤整理?
當一件事做完,人們心里都會有一個強烈的把它打上 END 符號的心,以至于復盤經(jīng)常會擱置。
但是,這樣是不對的,不管是針對于個人還是組織,做完了事沒有復盤,其實是對自身的很大損失。
這就像我們種了一顆果樹,得到了兩個果實,一個要給別人(項目的交付),另一個留給自己(經(jīng)驗,組織過程資產(chǎn))。
因為別人付錢買果所以我們認真對待,給了別人滿意的果子,但是到自己后,覺得爬樹很累,懶得摘,以至于它可能壞了,我們后續(xù)再想要這個果實時,就需要重新種一棵樹,你說可不可惜?
所以,各位職場人,種好的果實千萬要記得摘。
關于復盤的方法方面,我們之前也做過總結,需要的可以查看
《項目經(jīng)理:復盤才是專業(yè)沉淀的必殺技!》
好了,到此十個問題就講完了,你的答案都是什么?有沒有給你一些不同的思考?歡迎文末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