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管理知識點概述(工程項目管理知識點概述總結)
1、工程項目組成:
①單項工程:
指具有獨立的設計文件,建成后能夠獨立發(fā)揮生產能力、投資效益的一組配套齊全的工程項目。
②單位(子單位)工程:
指具備獨立施工條件并能形成獨立使用功能的工程。
③分部(子分部)工程:
指將單位工程按專業(yè)性質、建筑部位等劃分的工程。
④分項工程:
指將分部工程按主要工種、材料、施工工藝、設備類別等劃分的工程。
2、建筑工程包括:
地基與基礎、主體結構、裝飾裝修、屋面、給排水及采暖、通風與空調、建筑電氣、智能建筑、建筑節(jié)能、電梯等分部工程。
3、工程項目分類:
1)按建設性質劃分
①新建項目
②擴建項目
③改建項目
④遷建項目
⑤恢復項目
2)按投資作用劃分
①生產性項目
②非生產性項目
3)按項目規(guī)模劃分
4)按投資效益和市場需求劃分
①競爭性項目
②基礎性項目
③公益性項目
5)按投資來源劃分
①政府投資項目
②非政府投資項目
4、建設程序:
指工程項目從策劃、評估、決策、設計、施工到竣工驗收、投入生產或交付使用整個過程中,各項工作必須遵循的先后次序。
5、按照我國現行規(guī)定,政府投資項目建設程序可以分為以下階段:
①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長遠規(guī)劃,結合行業(yè)和地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的要求,提出項目建議書;
②在勘察、試驗、調查研究及詳細技術經濟論證的基礎上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③根據咨詢評估情況,對工程項目進行決策;
④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設計文件;
⑤初步設計經批準后,進行施工圖設計,并做好施工前各項準備工作;
⑥組織施工,并根據施工進度做好生產或動用前的準備工作;
⑦按批準的設計內容完成施工安裝,經驗收合格后正式投產或交付使用;
⑧生產運營一段時間(一般為1年)后,可根據需要進行項目后評價。
6.項目建議書
擬建項目單位向國家提出的要求建設某一項目的建議文件,是對工程項目建設的輪廓設想。
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①項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據。
②規(guī)劃和設計方案、產品方案、擬建規(guī)模和建設地點的初步設想。
③資源情況、建設條件、協作關系和設備技術引進國別、廠商的初步分析。
④投資估算、資金籌措及還貸方案設想。
⑤項目進度安排。
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初步估計
⑦環(huán)境影響的初步評價。
7.可行性研究:
對工程項目在技術上是否可行和經濟上是否合理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論證。
其工作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①進行需求分析與市場研究,以解決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及建設規(guī)模和標準等問題;
②進行設計方案、工藝技術方案研究,以解決項目建設的技術可行性問題;
③進行財務和經濟分析,以解決項目建設的經濟合理性問題。
8.對一般工業(yè)項目而言,其可行性研究報告應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①項目提出的背景、項目概況及投資的必要性;
②產品需求、價格預測及市場風險分析;
③資源條件評價(對資源開發(fā)項目而言);
④建設規(guī)模及產品方案的技術經濟分析;
⑤建廠條件與廠址方案;
⑥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和工程方案;
⑦主要原材料、燃料供應;
⑧總圖、運輸與公共輔助工程;
⑨節(jié)能、節(jié)水措施;
⑩環(huán)境影響評價;
?勞動安全衛(wèi)生與消防;
?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
?項目實施進度;
?投資估算及融資方案;
?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
?社會評價和風險分析;
?研究結論與建議。
9、項目投資決策管理制度:
根據《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fā)〔200420號),政府投資項目實行審批制;非政府投資項目實行核準制或登記備案制。
10、工程設計階段:
①初步設計
②技術設計
③施工圖設計
11、施工圖審查機構對施工圖審查的內容包括:
①是否符合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
②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的安全性;
③消防安全性;
④人防工程(不含人防指揮工程)防護安全性;
⑤是否符合民用建筑節(jié)能強制性標準,對執(zhí)行綠色建筑標準的項目,還應當審查是否符合綠色建筑標準;
⑥勘察設計企業(yè)和注冊執(zhí)業(yè)人員以及相關人員是否按規(guī)定在施工圖上加蓋相應的圖章和簽字;
⑦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必須審查的其他內容
12、項目在開工建設之前要切實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其主要內容包括:
①征地、拆遷和場地平整。
②完成施工用水、電、通信、道路等接通工作。
③組織招標選擇工程監(jiān)理單位、施工單位及設備、材料供應商。
④準備必要的施工圖紙。
⑤辦理工程質量監(jiān)督和施工許可手續(xù)
13.辦理質量監(jiān)督注冊手續(xù)時需提供下列資料:
①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報告和批準書;
②中標通知書和施工、監(jiān)理合同;
③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監(jiān)理單位工程項目的負責人和機構組成;
④施工組織設計和監(jiān)理規(guī)劃(監(jiān)理實施細則);
⑤其他需要的文件資料。
14、生產準備工作一般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①招收和培訓生產人員;
②組織準備;
③技術準備;
④物資準備。
15.工程項目竣工驗收、交付使用,應達到下列標準:
①生產性項目和輔助公用設施已按設計要求建完,能滿足生產要求;
②主要工藝設備已安裝配套,經聯動負荷試車合格,形成生產能力,能夠生產出設計文件規(guī)定的產品;
③職工宿舍和其他必要的生產福利設施,能適應投產初期的需要;
④生產準備工作能適應投產初期的需要;
⑤環(huán)境保護設施、勞動安全衛(wèi)生設施、消防設施已按設計要求與主體工程同時建成使用。
16、效益后評價:
是項目后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
具體包括經濟效益后評價、環(huán)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后評價、項目可持續(xù)性后評價及項目綜合效益后評價。
17、過程后評價:
指對工程項目立項決策、設計施工、竣工投產、生產運營等全過程進行系統分析,找出項目后評價與原預期效益之間的差異及其產生原因,使后評價結論有根有據,同時針對問題提出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