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5篇原創(chuàng)論著!湖南省人民醫(yī)院科研再出新成果(湖南省人民醫(yī)院科研管理系統(tǒng))
紅網時刻新聞8月26日訊(通訊員 張維夏)湖南省人民醫(yī)院心血管流行病學研究室在臨床醫(yī)學院副院長洪秀琴,心內科主任鄭昭芬、副主任潘宏偉的指導下開展基因流行病學研究及心血管大數據挖掘與臨床驗證工作。6個月完成研究論文6篇,其中5篇發(fā)表在國際一流SCI期刊,總影響因子達33.6分。
急性心腦血管疾病的基因及免疫治療新依據
心血管流行病學研究室團隊成員鄭鵬飛博士通過采用加權基因共表達網絡(WGCNA)技術分析全球公開數據集的基因表達譜和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揭示了1種特征性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在調控血脂和冠心病發(fā)病中的作用,鑒定了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中的4種關鍵基因和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中的2種關鍵基因,并通過線性支持向量回歸技術鑒定了2種關鍵免疫細胞,闡明了基因差異和免疫浸潤在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腦卒中的作用機制,為急性心腦血管疾病的基因及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依據。
同時,研究團隊還使用拉索回歸、隨機森林和支持向量機等變量篩選技術,鑒定了兩種基因表型,驗證了免疫浸潤機制在慢性房顫發(fā)病中的作用。
全部研究成果整理為5篇原創(chuàng)論著,在國際一流期刊中發(fā)表,其中1篇影響因子6.0分(JCR1區(qū)),兩篇影響因子5.4分(JCR2區(qū)),2篇影響因子8.4分(JCR1區(qū))。
研究不斷深入,多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心血管基因大數據挖掘屬于基因流行病學范疇,其特征是通過網絡公開的基因數據進行變量篩選,在消除了混雜因素后,鑒定表達模式相似的基因集合,尋找基因集合與疾病之間的聯系,并最終識別出關鍵調控基因的方法。
湖南省人民醫(yī)院心血管流行病學研究室團隊一直致力于心血管基因流行病學研究和心血管大數據挖掘及驗證工作。創(chuàng)建半年以來,指導碩士研究生9名,申報課題4項;團隊核心成員謝瓊,范文娟,榮晶晶,鄒瓊超、鄭鵬飛等,均熟練掌握了R語言和使用機器學習進行基因篩選的方法,將拉索回歸、隨機森林、支持向量機等統(tǒng)計學技術應用于心血管大數據挖掘。
目前,團隊成員已深入到全基因組關聯關系與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的研究中,努力探索人群多態(tài)性與心血管疾病的因果關系,近期多個項目獲得突破性進展,4篇關鍵論文也正在撰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