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的戶口往哪上?幾種科研身份證了解一下(科研人員門檻)
今日分享:《《牛津臨床醫(yī)學手冊》高清中文版》
關注微信公眾號:SCI核心論文編輯,回復關鍵詞"005"即可免費領取
ISSN
全稱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即國際標準刊號,由總部位于巴黎的ISSN中心發(fā)放管理。國際刊號由前綴ISSN和8位數字組成,同時為實體和電子形態(tài)的連續(xù)出版物提供身份標識。報紙、雜志、網站、學術期刊等連續(xù)出版物都可以申請ISSN。
CN號
國內連續(xù)出版物的統(tǒng)一刊號,它通常以CN為前綴,由6位數字和2位字母組成。由于發(fā)號機關是國家新聞出版署,CN號除了拿來作為索引標志,同時也是一種出版許可。
DOI
英文全稱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通常譯為數字對象標識符。
如果說ISSN是一本期刊的身份證,那DOI則是個體研究的條形碼。每個DOI號儲存了對應研究的一個或多個信息,包括文章鏈接、元數據、作者郵箱和單位信息等等。
DOI號分為前綴和后綴兩部分。6位數字前綴是DOI基金會及其代理方在系統(tǒng)里為出版社或個人用戶分配的代號。后綴負責標記研究本身,長度形式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很多時候包含期刊的ISSN號。
ORCid
全稱是 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背后的管理者同樣是非盈利機構。
每個ORCid如同個人履歷,記錄著持有者的詳細科研成果,包括但不限于發(fā)表的作品、教育和工作經歷、基金申請成果、當審稿人的經歷。
作者假如在投稿時自動關聯個人ORCid,相應出版社會在文章發(fā)表后知會ORCid后臺, 同步更新。反之,如今許多主流出版社和基金單位也會把作者的ORCid作為評估的考量。
*上述DOI號示例源于其官網,為電子版的《自然》,本圖中的其他例子均為虛構。
*ISSN理論上為8位數字,不過遇到最后一位校驗碼碰巧是10的情況,則用X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