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自然放榜在即,函評意見將會集中在哪些方面?(2021年國自然放榜時間)
這周可能有很多小伙伴在焦急地等待國自然放榜。好多小伙伴苦苦刷了兩天官網,卻沒有等來任何通知,大家再等等吧。
國自然放榜,除了查看結果,評審意見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函評意見將會集中在哪些方面呢?
2019-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函評意見分析
《腫瘤預防與治療》期刊曾發(fā)文“某腫瘤??漆t(yī)院2019~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函評意見分析及對策”,該文通過自然語言識別方法,發(fā)現了標書最集中的問題情況。
文章作者基于某省級腫瘤??漆t(yī)院2019~2021年度共18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項目的584條評委評語,利用自然語言識別的方法,篩選出負面評價詞匯并整理匯總,對該醫(yī)院申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提升該醫(yī)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標率。
通過對每一份標書中的評語進行負面詞匯提取形成了負面詞匯詞云圖,在詞云圖中展示越顯眼的詞句說明此類問題越多。
研究發(fā)現,問題主要集中在創(chuàng)新性、可行性、研究基礎、研究內容、科學問題、立項依據以及申請書幾個方面。其中創(chuàng)新性、可行性、研究基礎、研究內容是最集中的4個問題,在三個年度均排名前4。
創(chuàng)新性是所有標書中出現頻率最多的問題,從2019年至2021年,均排第1,分別占24.83%,46.24%及36.64%。創(chuàng)新性不足,創(chuàng)新性不強,是大多數標書不予資助的主要原因。
那么,怎樣做創(chuàng)新研究?
科學研究的靈魂是創(chuàng)新,因為只有通過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地解決問題、不斷地超越。“怎樣做創(chuàng)新研究”應該是每位科技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1)廣鋪觸角
就拿聽學術報告來說,如果你認為不是與你有關的工作,就沒有興趣去聽,那你就錯了。事實上你需要常常聽那些與你的工作好像無關的報告。聽完這些報告你可能會突然有些想法、有些靈感,可以把別的領域的東西引用到你自己的領域來,做出創(chuàng)新工作。去聽與你無關的報告可能比聽與你工作直接相關的報告更重要。參加會議也是這樣,有時參加與你工作無關的會議比參加與你工作直接有關的會議更有收獲。
(2)探索歷史
學習與你研究工作相關的歷史對做出創(chuàng)新性工作也是非常有益的。
讀文獻不要只看文獻描述的工作(What was done?)。還有四個“W” – 你也應知道,是誰做的(Who did it?)、什么時候做的(When?)、在哪里做的(Where?)、為什么會做這工作(Why?)。
(3)挑選性閱讀
你所在領域的文章不要出一篇讀一篇,一下從電腦里下載一百篇,把你的領域所有文獻全部下載,整天坐在那里讀。對初學者來說,這種大量的閱讀對你的健康是有害的,對你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有害的。
為什么?這些文獻把你的腦筋框住了,腦子里一大堆信息,你不知道怎么分析這些信息,不知道它們的重要性,哪些信息可靠?哪些不可靠?你都沒有判斷力。你全盤接受,把整個思路搞亂了。即使你已進入這個領域已經有段時間了,也不需要讀你所在領域發(fā)表的每一篇文章。
(4)敢于冒險
創(chuàng)新工作常常需要冒險。很多新的工作可能引導重要結果,但也很可能會失敗,人家不敢去做,你敢做嗎?
許多真正重要的創(chuàng)新工作是需要大步向前邁進,冒險走人家沒有走過的路,用人家沒有用過的方法。
(5)正面對待批評
除非你真的是像愛因斯坦或莫扎特那樣的天才(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從何而來),你需要通過其他的科學家對你的工作的批評來幫助自己、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力常常是在一群賦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科學家的批評中產生,當你不斷地面對各種科學性挑戰(zhàn),并愿意接受和解決這些挑戰(zhàn),你的思維就會變得越來越賦有創(chuàng)造性、越加尖銳、老練。
正面地對待批評的態(tài)度對一個科學家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越能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認真思考批評意見的積極面,你越能提高自己。
(6)向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科學家學習
一個聚集了許多賦有創(chuàng)造力的科學家的地方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最好的地方。
每個大科學家都有傳記或自己寫的自傳,你認真看看他是怎樣做出好的工作來的,你看多了,慢慢就會改變你的思路,使你變得更賦有創(chuàng)造力。簡單地說,認真研讀賦有創(chuàng)造力的科學家的作品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一個有效的途徑。
#研究生##論文##影響因子##sci##頭條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創(chuàng)作大師挑戰(zhàn)賽#